“抗疫復工復產”征文系列(四):我是黨員我先行!
2020年的新年伊始,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所有人都經歷了一場前所未有的考驗。疫情爆發初期,當聽聞不斷攀升的確診病例和死亡人數,徐小清同志深感焦慮。當目睹抗疫一線的白衣天使和社區基層工作者沖鋒在前,她再也無法置身事外,身為一名共產黨員,使命感驅使她挺身而出,義無反顧沖向防疫第一線。
耐心值守筑防線
因疫情防控需要,2月14日宜昌市開發區青島路社區開始招募社區防疫志愿者,她第一時間報了名,被安排在小區門口的卡點執勤監測。執勤工作分為三班倒,時常還要上夜班。一起執勤的還有社區工作人員和一些機關事業單位下沉的基層黨員干部,他們絕大部分人因為抗擊疫情放棄休假,堅守崗位、連軸工作。志愿者的工作不僅瑣碎,而且需要極強的責任心和耐心。除了對每一個進出小區的人員例行登記、測體溫、消毒,還要對一些不理解不配合的居民進行勸阻解釋工作,執勤過程中,也難免碰到一些情緒激動的住戶。
有一次,一位脾氣暴躁的男子不聽勸阻:“我就是要出去,你能把我怎么樣”說罷,就強行沖關。這個時候,徐小清同志上前耐心的安撫,她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積極宣傳疫情防控相關知識和政策,同時,詢問這位居民的外出需求,幫助解決他的困惑。經過一番勸說后男子的情緒逐漸穩定下來,意識到自己強行沖關的錯誤,為自己不理智的行為道歉并向志愿者們的無私奉獻和熱情幫助表示感謝:“有你們這么負責的志愿者,我們居民才能安心”。就這樣,社區居民從開始的不解、懷疑,到后來的信任、依賴,徐小清以認真負責的值守、耐心周到的服務贏得了社區居民們的贊許,經過患難相處,居民已拿志愿者當親人,志愿者把居民當家人,大家形成良性互動,用愛心筑起一道社區疫情嚴密防線。
暖心服務展作為
每到發放生活物資的日子往往也是志愿者們最忙碌的時候,她協同其他志愿者把整車的物資搬下車,打包分堆做好記錄,還要維持居民領取物資時的秩序。由于人多,大家又長時間沒相見,左鄰右舍碰到一起往往會很興奮。每當這時,志愿者們要不停的大聲提醒大家不要聚集,戴好口罩、保持距離,領完東西趕緊回家。而且,社區里有一些年紀大行動不便的獨居老人,是她格外牽掛幫扶的對象,有的住在無電梯的老舊樓棟,徐小清便主動承擔起為獨居老人送愛心物資的任務,每份物資都有十多斤,她瘦弱的身體提著沉甸甸的物資,來回上下幾趟跑下地,即使在寒冷的冬天,里外三層衣服也能被汗水浸濕。不僅如此,好幾百戶的生活物資,不落一戶的逐一分發完,一整天忙活下來,本就疲憊的她嗓子也沙啞了。
愛心協防勇擔當
每天入戶測量體溫大排查也是一項大工程,大家伙兒穿著厚重的防護服,不一會兒的工夫,就大汗淋漓,防護眼罩也變得模糊,偶爾遇到謹慎的住戶,戶主還拿著消毒液先對她們進行一通噴灑,這些都沒有使她退縮,反而更深刻的體會到了一線醫護人員的不易。除了挨家挨戶上門測量體溫,她還要不厭其煩的對每一住戶進行疫情防控注意事項的講解和政策宣導,看似簡單,但在這個特殊時期,卻是項“吃力不討好”的工作,有些住戶甚至連門都不愿打開,給她們的工作更增加了難度。
有一天,一戶72歲高齡的孤寡老人頭天夜間發燒了,大家的心一下就提起來了,特殊時期不免都很緊張。網格員迅速聯系了社區醫生來家做初步診斷,還需要緊急送往醫院做進一步檢查。緊急關頭,黨員徐小清化焦慮為動力,主動擔當,二話不說又沖在了最前面。在給自己做好防護措施后,與醫護人員一起護送老人去醫院做了進一步檢查,所幸并無大礙,這塊壓在她心里的石頭總算落地了。
一天中午,網格員在電話巡查中發現3號樓一位獨居老人的電話一直無人接聽,徐小清得知消息后,便立即前往家中敲門詢問,原來是老人不小心把電話號碼留錯了。盡管這些瑣事有些讓人哭笑不得,但看到居民都健康無事,也就安心了。發生在徐小清這群志愿者身上的那些故事,件件雖小,但都充滿著愛心。
做社區志愿者整整一個月的時間,有居民曾問她:“外面的疫情這么嚴重,你們難道不怕嗎?”她坦然的回答說:“當然也怕,我也有家人孩子,我要為我的家人負責。但我更是一名共產黨員,是黨員就應該為大家負責”。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她沒有忘記自己入黨時的誓言,是使命,也是擔當!這不是簡單的值守,正因他們的逆行之舉,營造了社區強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良好氛圍共同抗擊疫情,他們用實際行動彰顯了黨群一心的愛國情懷,他們也是戰疫中最可愛的人!
(李思雨 整理修改)